日本纪行 祭典篇:千年之约,京都祇园祭

作者:阿松·发布于 2025年08月08日
日本纪行 祭典篇:千年之约,京都祇园祭 封面图

前言#


谈起日本的祭典,熟悉日本 ACG 文化的人都不陌生,学园祭、花火大会和各种具有地域特色的祭典,已经伴随着日本 ACG 的传播,成为大众对日本文化的普遍印象。


日语中的汉字“祭”,原意于中文中含义接近,旨在与神明沟通或安抚亡灵,是一种宗教仪式。而现代的祭典,更多的是一种融合了民俗和现代元素的文化盛会。


本篇记录了2025年祇园祭经历。


祇园祭的历史#


祇园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69年(平安时代)。当时,日本的首都京都以及全国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,灾难频发,死者众多。人们认为这是怨灵作祟。


为了平息怨灵、驱除瘟疫,当时的日本朝廷在京都的神泉苑竖起了66根鉾(长矛),代表当时日本的66个国,并从祇园社(现在的八坂神社)请出神明的神轿,举行了一场名为“御灵会”的盛大祭祀仪式,祈求灾病退散。


瘟疫平息后,祇园祭转为每年固定举行的例行祭典,从此延续千年,成为了祇园祭的开端。


到了室町时代,代表各个街区(町)的山车和鉾车(合称山鉾)开始出现,山鉾(やまほこ / Yamaboko)是祭典中使用的巨型、华丽的巡游花车的总称。鉾的字面意思是长矛,其最显著的特征是车体中央高耸入云的木杆;与鉾相比,山的尺寸较小,通常带有制作精巧的人偶,用于重现中国和日本的神话传说。


后,町众(城市内富裕的手工业者)群体的崛起,使祇园祭摆脱了浓厚的宗教色彩。


如今,祇园祭是日本最著名、规模最盛大的祭典之一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祇园祭的流程#


现代的祇园祭并非一日的活动,而是贯穿整个七月的盛大祭典。主要流程可以分为三部分:



  • 前期准备与仪式(7月1日 - 13日)


祇园祭从7月1日的吉符入开始,正式进入祇园祭的准备周期,在7月14日前,手工匠人们将在京都的中心街道组建好山鉾。



  • 前祭的高潮 (7月14日 - 17日)


7月14日到16日是前祭宵山,即山鉾巡行前的前夜祭,气氛达到高潮。搭建好的23座山鉾被点亮,伴随着京都特色的祇园音乐,在街头展示。


京都中心部的四条通等街道变为步行街(日语写作行人天国),挤满了穿着浴衣的游客和市民。


7月17日是前祭山鉾巡行,上午9:00,由长刀鉾领头,23座山鉾从四条乌丸出发。


山鉾将在四条河原町的十字路口的转弯。重达10吨以上的鉾车,在没有转向装置的情况下,人们在车轮下铺上竹片、洒上水,依靠人力号令统一,硬生生将其90度转向。



  • 后祭与收尾 (7月18日 - 31日)


前祭结束后将会搭建剩余的11座山鉾,7月21日到23日还会举行后祭宵山,但是不会进行交通管制。


7月31日,疫神社夏越祭将在八坂神社境内的疫神社举行,神职人员和当地居民穿过一个巨大的茅草环,祈求无病无灾,为长达一个月的祇园祭画上句号。


祇园祭的实况#


7月15日,我与友人前往京都参加了前祭宵山,我们与晚间6点从阪急大宫站出发,沿四条通一路步行至八坂神社,然后折返回河原町。


新京极商店街的节日装饰
新京极商店街的节日装饰

咖啡店的店员
Arabica 咖啡店的店员也换上了节日服饰--浴衣

山车
山鉾中的山车

鉾车
山鉾中的鉾车

小巷中的鉾车
小巷中的鉾车

祭典志愿者的摊位
祭典小志愿者的摊位

艺伎
参加祭典活动的艺伎

玉仙贝
友人吃的玉仙贝,即仙贝(米饼)加上鸡蛋和关西特色的酱汁

八坂神社的灯笼
八坂神社的灯笼,可以看出赞助者大多是当地的店家

鸭川和啤酒
返回时喝的啤酒,背景是著名的鸭川纳凉床